400-803-0798,0755-86141230 诚聘精英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 市场活动 商学院资讯 资源下载

后疫情时代,供应链能否经受住生死考验,焕发生机

2020/7/16 11:07:55

疫情是否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长期影响


默认文件1594723685009.jpg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并全球流行,可以预见,疫情将在宏观层面冲击中国经济,在中观层面影响行业和市场,在微观层面改变企业及个体。后疫情时代到来,新冠疫情逐步由高峰期转入控制期,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短期将比较沉重,但我们认为不会改变中长期经济走势。



我们认为,只要政府在强力应急处理和反应的同时,中长期大力推动改革开放,最好的投资和发展机会就将仍在中国。只要企业在消费低谷时期,中长期练好内功,风险过去就将更加更加坚韧。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政府、经济实体和个人有效的举措。以本文共勉:风险时期,转危为机,共克时艰。



供应链受疫情冲击,全球范围的供应链面临多方面影响



此次疫情已经对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全球部分国家开始限制或切断前往中国的航班,并对途径中国的旅客采取医学观察措施。香港暂停广深港高铁。国内多个省份和城市采取了“封城”或限制流动的措施。


由于目前潜在的疫情的不确定性,民众的恐慌未完全消除,且暂未研发出特效药和疫苗。中国春节之后进行的招聘变得复杂和困难,一些劳动密集型工厂的劳动力恢复出现约20%左右的下降(注:据百思特部分客户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工厂将无法有效补充基层人员,可能会导致产量的下降。


疫情爆发的武汉市,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近年发展迅猛,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房地产、传统商贸流通、TMT、电子通信半导体制造、电子组装、物流行业是其重点产业,作为华中重镇,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疫情和封锁将给中国甚至全球供应链带来巨大影响。 


我们认为,部分产业的供应链将难以避免地出现不可预见的中断,这就需要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总体而言,后疫情期间,供应链将面临多方面的影响,包括:


1. 企业C端客户:春节期间的商店关闭,城市、农村人员流动限制,以及旅行限制将导致消费品、电子产品、日化产品销量大幅下滑。即使疫情解除,可以预见,由于担心暴露在公共场所之中,也担心自己接触到病毒,消费者对非刚需类产品的购买频次会减弱。


2. 企业B端客户:除医疗器械、检测仪器由于疫情影响需求爆发外,其他消费类产业链工业产品在一季度将呈现明显下滑趋势。投资主导的工业产品需求尚待观察。


3. 相关产业原料、材料、组件:可能面临来自受疫情影响地区、或经由这些地区运输的材料或成品供应短缺。


4. 相关产业采购:企业的商业经营及物流范围可能被短期限制在某些地区,这就限制了寻源、考察和验证新产品、新材料、新服务的采购能力。成本预算和执行可能导致基准差异从而带来成本控制负面影响,出现不可预测和难以控制的采购价格差异,对企业竞争力造成的影响。


5. 人员及招聘: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工作人员可能因隔离规定或患病,而无法参加工作。同时在疫苗和特效药物面试之前,由于恐慌带来的工作意愿降低将使本就严峻的用工市场更加严峻。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包括:疫情缓和过后的传统跳槽季中,人员的稳定性可能增强。当然,网络在线办公趋势会对人员流动造成的负面人力资源产生冲减,但在线协同办公的效率目前仍然难以替代传统工作方式。


6. 物流:现有物流枢纽和供应网络的容纳能力和可用性可能受到限制。产品各级原料的流通性变弱。如果库存原料不足,将对产品制造和产线带来巨大影响。当多个行业同时遇到这种情况时,寻找替代路线和运输方式将变得更加困难,物流资源存在“挤兑”风险。同时增加的网络销售也会对物流网络构成新的挑战。



非典为鉴,疫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将03年非典作为一个有效参照,来分析交通管制、人员流动减少、行政区划边界封闭带来的产业和社会的影响。


1. GDP:2003年二季度GDP增速出现明显的下行,但持续时间较短,随后由于SARS疫情在6月解除,生产活动快速恢复,三季度GDP增长恢复。


2. 三大产业情况:从三大产业来看,三产的同比增速均不通程度的出现下滑,但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影响比较短暂,但对第三产业影响时间较长。


3. 第三产业分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金融行业、其他行业均表现出下滑,但地产和批发零售表现不明显,地产在三季度出现下滑。


4.工业生产:2003年的4、5月份出现明显的下滑,其中下滑比较严重的是轻工业(判断与消费相关行业下滑较大)重工业也存在一定程度下滑。


5. 投资:200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是稳中回落的态势,并在4-5月份有明显上升的态势(判断与宏观政策有关)


6. 消费:SARS对于消费有临时性的影响,且许多影响集中于爆发SARS疫情的几个城市。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减少外出,不利于旅游、住宿、餐饮类相关消费。而五一黄金周因SARS疫情被取消,使得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4月和6月同比增速明显下降:


7.不同消费和行业类别:服装、金银珠宝类甚至在5月出现了负增长。而日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则由于疫情在4月出现了一个增速的跳升。


8.旅游业:消费者为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更加偏向于避免进入人员拥挤的场所,特别是火车、飞机等疾病传染的高发地,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出于对非典疫情期间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考量,也会避免外出用餐。导致旅游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损失较多。


SARS疫情期间,我国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2003年4-5月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人数下降幅度最大,自6月份起,情况开始出现好转。


9.住宿和餐饮行业收入:住宿和餐饮相关企业效益下降,亏损严重。2003年4月份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速仅为2.1%,5月份同比下降15.5%。住宿业的增长自4月初至5月末降至谷底,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饭店平均出租率只有10%左右,同比下降70%。6月份出租率略有回升,约为30%,据行业测算,“非典”给餐饮业、住宿业造成的行业损失分别约210亿元、650亿元,分别占2003年名义GDP的0.15%、0.47%。


10.客运走势:4月份全国客运量同比下降6.9%,客运周转量同比下降8%,其中铁路运输遭受冲击较为明显,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14.7%和10.1%。5月份交通运输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大幅提升,5月全全国完成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41.2%和52.1%,铁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同比下降62.5%和57.2%。6月份后交通运输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的下降幅度开始放缓。


与非典时期相比,2020年的中国,整体来看,经济体量更大,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更为凸显,铁路和航空交通网络更加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更重。


交运和酒店行业的剧烈萎缩会立即打击经济运行,春节期间的商贸娱乐场所关闭已经导致电影业春节期间的收入近乎为零,我国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消费和外贸在第一季度将受到冲击。餐饮、零售、旅交在今年上半年都将面临业务萎缩、固定成本占比高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季节性消费时机错过后即使报复性消费产生也难以在疫情结束后完全弥补。


同时,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和本地生活全渠道销售物流融合的重要性在本次突发危机中进一步凸显。相较于消费行业,本次疫情对于传统型生产制造的影响更为有限,短期内主要体现在由于延迟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和交通受限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和生产经营难恢复;由于投资和工业需求的稳定,中期将快速走上正轨。

物流和服务市场的恢复将取决于疫情有效控制后的恢复速度,但民众对公共场合的聚集性消费短期内可能仍将存在恐惧。


煤炭和传统能源由于物流受阻,短期内在供给和需求端将出现衰减,公共和航空需求的减弱以及物流的中断将导致成品油需求的短期衰减。



本次疫情为生命科学和医疗服务行业带来短期逆势以及中长期增长机会,除了与疫情相关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供不应求以外,疫情过后也将有更多资源投入到日常个人卫生、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智能升级等领域。科技也是本次疫情的受益行业,在线教育、娱乐和办公系统大受追捧,同时各行各业对于通信基础设施的要求持续升级,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行业效率的技术应用受到更多关注。但我们并不认为目前普遍看好的线上办公和线上教学能够快速普及和替代线下服务,当然,数字化作为科技、制造和工业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坚定不移。同时,人们对健康、在线娱乐的需求也将持续升级。 



潜在影响

新消费方式反作用于快消品类市场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对产业结构带来长期的潜在性影响,特别是受事件影响较大的快速消费品市场。


1. 除菌消毒市场:非典事件的发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地卫生观念和健康观念,人们对卫生消毒产品的依赖性空前提高,卫生消毒用品需求量猛烈增长,人们的生活观念与生活习惯的养成,市场空间不会因非典的平缓而缩小。消费习惯和独立品类开始形成,标志着国内除菌消毒产品市场的启动。


2. 维生素糖果细分市场:2003年非典爆发,维生素产品需求空前高涨,2003年下半年,雅客斥资百万请当时中国知名的明星周迅代言,并成为糖果业第一个把一年近3000万元的广告预算于一个月之内在央视高密集投放的企业,广告在央视播放5天,雅客V9的销量就急剧攀升。经销商由过去一次订50-60箱货,变为一次订货500-600箱,有的甚至一次订2000箱。


3. 化妆品市场:2003年12月10日,盖保罗和丽斯达公司达成协议:小护士品牌、除了李志达之外的所有管理团队、遍布全国的28万个销售网点以及位于湖北省宜昌的生产基地,小护士的财务报表,在2004年上半年间也纳入欧莱雅的管理体系。2004年1月23日,中国春节的长假刚过,欧莱雅突然宣布成功收购羽西。虽然截止2019年底,国产日化用品的市占率逐渐提升,并在近10年来,受益于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国产日化用品逐渐缓慢侵蚀外资品牌市场。但整体高端日化各细分品类市场中,国外品牌占有率仍然普遍超过80%。



供应链对策

保证企业“连续性经营”,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我们认为,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如果企业能够在市场、资本、运营方面抓住机遇,建立核心竞争力,将更容易在疫情结束后占据优势地位。本文仅以供应链运营进行深度剖析。


企业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保证“连续性经营”,通过风险和持续经营管理方案来管理未知因素。


企业供应链应采取不同的风险管控措施(如增强型风险管理策略、平衡型风险管理策略),加强风险流程管控,包括各种动态评估管控风险、影响和有效性的措施。


这需要一个持续衡量关键风险指标的框架,并且针对可控和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合规性、劳动力、材料、现金流、周转水平、生产能力和财务问题),制定相关方案。


同时,供应链框架和策略的制定还应着重于支持企业的风险偏好,增强其风险应对能力和供应弹性,使企业能够尽全力消化种种无法控制和不可预测的挑战。

在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健发展中,我们认为在企业的供应链和连续性管理领域,供应链和采购部门应该做好如下准备:


1. 短期:制定高风险供应链中断监测和应对计划。包括对客户订单、各品类供应情况、物流资源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如果疫情等级较低的地区情况不透明,应开始制定该计划并将了解信息放在第一位,以尽快全面掌握情况。


适当分配风险权重,根据客户重要性、订单重要性、物资供应地合理分配产能和供货。对国家/区域供应链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判断,制定需求响应规划,评估订单/消费者支出支影响,进行决策,建立库存。

进行合同和订单回溯,了解由于疫情产生的不可抗力造成的制造地和客户交付物资所产生的财务影响。评估不可抗力条款和除外责任条款。

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为受影响地区的员工提供额外指导并重新评估员工前往这些地区的出差政策和指导建议。


2.中期:平衡供求关系,必要时增加缓冲库存并将此作为持续经营策略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无法预测材料和物流的波动性。


评估各种机会,开发多家供应商以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制造能力。从寻找到考察再到合作,复杂的材料供应工作必然也需要相应的时间和资源,所以必须同步启动以减轻整体影响。


与利益相关者以及战略供应商合作,建立一套统一的风险管理方法监控潜在的材料和制造能力短缺并做好准备。建立供应核心竞争力,领先竞争对手。


3.长期:实施和采取情景规划等强化风险管理方案以创建具有前瞻性的行动计划。当内部风险应对能力(例如备选来源、物流路线、库存和现金储备)不足以缓解任何重大中断时,应处理有风险的战略集中物资以减少价值风险敞口。


重新进行品类管理,审查新产品和旧产品的制造层级和结构,结合产品开发进行原材料的导入,利用相关的设计措施探索或开发备选来源和路线,实现价值链的多样化,同时分析各种变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市场)产生的层叠式影响。



供应链的竞争

以口罩产业链为例,市场竞争主要是供应链的竞争




现代的市场竞争已由企业间竞争转为供应链的竞争,尤其是当一段时期内的需求总量超出平均出货量的一倍或数倍时,往往会随之而来一系列的问题。


口罩是疫情期间炙手可热的商品和战略物资,是个人卫生防护的“第一道防线”随着疫情发展,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以口罩行业为例,分析供应链风险管理和突发峰值需求时期的应对策略。


2019年,我国年生产口罩超过50亿个,产值超过100亿人民币,近5年年均增长在10%以上。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在日常情况下,口罩产能充足,上下游产业链顺畅,同时各类口罩门类齐全。

疫情爆发后,由于口罩被政府医疗团队作为推荐使用物资,产生“一罩难求”的现象。


原因包括:
1.储备不足。

2.人员放假,设备由于需求突增导致的产能不足。

3.口罩的分类应用和管理不足。对高标准的口罩需求激增。


这就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命题:成品和原材料的存货管理、采购和产能的柔性管理、品类管理。

当一段时期内的需求总量超出平均出货量的数倍时,我们称之为需求峰值。每一次峰值的到来都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生产物料的短缺、产能的不足、供应的紧张等,导致客户或公共服务水平的下降。


从企业的角度,单纯的需求波动如果在预测范围之内,容易应对。难以应对的是没有预料到的波动、或者即使隐约预感到巨大的需求而不知道它的确切到来时间的情况。来源主要包括三种:


1.大型的项目,或者突发的投资、公共需求(如本次疫情)。影响大,持续时间短。


2.每年销售旺季的需求高峰。按行业不同,一般一年两到三次,有一定的持续事件,与行业淡旺季和产业投资相关。


3.由于产品换代、产业需求升级带来的需求突增。是风险也是机遇,当市场需求放缓时,容易对现金流和库存、产能带来压力。


峰值时期建立机制,进行供应链布局,核心的关键点:


1.项目化运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2.大同需求到供应的信息链条、实物链条和资金链条。


3.销售和需求管理向前段客户(企业、经销商、个人)和政府延伸。尽可能预判需求。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和信息获取渠道。


4.提前储备约束资源:产能、人员、供应的柔性化处理。


5.成本库存、半成品库存和原料库存的有效配置。


6.适度的外包和产业合作。提升效率和柔性。人员外包合作。


7.先发制人,锁定关键的战略性原材料和物资。


8.建立有效的统筹和决策机制,平衡供货、保障需求、确保资金状况平稳。


9.持续将资源聚焦在核心业务上,扩大核心竞争力。


10.有效管理产业链,建立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库存共享。


当然,本次疫情造成的社会级和国家级的产业级别整体性短缺,在短期要依靠企业和政府组织资源,快速复工,扩大产能来实现。


同时,企业作为经营实体,为应对峰值时期的需求而进行的投资扩产,在正常时期产生的冗余产能,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吸收。



关于维赢供应链


维赢供应链全称为维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百思特管理咨询集团的成员企业,致力于在供应链领域提供专业的咨询、培训、运营及创新服务,通过对供应链前沿的技术和理论研究,持续关注并引领供应链最先进的管理体系、流程、组织、IT、商业决策理念。基于丰富的行业数据、管理实践和商业案例,不断致力于为各行业合作伙伴分享成果,提供前沿的供应链变革、优化与再造方案,助力客户实现领先、卓越的供应链运营。


返回列表

百思特助力中国企业“以变革 谋未来”!